從2012年-2021年,十年間,我國電子商務規模躍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作為中國重要的消費形式,這十年,中國網絡零售的用戶數量、規模均呈現快速攀升??缇畴娚?、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出品|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作者|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數字生活高級分析師陳禮騰
一、電商十年增長超四倍 市場規模從7.85萬億增長到超42萬億
在此背景下,10月27日,“一帶一路”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這十年:2012-2022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數據報告》。該報告根據網經社“電數寶”(DATA.100EC.CN)電商大數據庫編寫而成。報告顯示,十年間,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7.8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超42萬億元(單位人民幣,以下同),十年市場規模增長了4.36倍,增加34.28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超43萬億元。
網經社將電子商務定義為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所有實物、服務和虛擬商品的在線交易行為和業態,主要包括:1)以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為主的數字產業(產業電商);2)以消費品為主的數字零售(零售電商)、數字貿易(跨境電商);3)以在線外賣、在線旅游、在線租房、交通出行、到家服務等為主的數字生活(生活服務電商);4)以醫藥電商、在線醫療、運動健身等為主的數字健康。
報告顯示,2012-2021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分別為:7.85萬億元、10.2萬億元、13.4萬億元、18.3萬億元、22.97萬億元、28.66萬億元、32.55萬億元、35.63萬億元、38.16萬億元、42.13萬億元。
在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規模方面,包含直接從業人員和間接從業人員,從2012年的1700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6530萬人,增長了近3倍。其中,截止2021年,電子商務直接從業人員680萬人,電商間接從業人員規模達到5850萬人。
在電子商務投融資方面,從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時間,我國電子商務投融資事件總數為8569起,平均年投融資數量856.9起。在投融資金額上,從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時間,中國電子商務投融資總金額15678.64億元,平均年投融資金額1567.86億元。
二、我國數字零售十年增長9倍 市場規模從1.31萬億增長到超13萬億
報告顯示,2012年至2021年,國內數字零售交易規模持續增長,2012年交易規模為13100億元,2021年達到131419億元,十年來增長達到9倍。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數字零售:狹義指通過網絡渠道進行商品交易活動,包括實物商品交易及虛擬商品交易。廣義上數字零售包含平臺、商家、品牌、用戶、服務商等。按模式分,有C2C、B2C、C2M、B2B2C等;按品類分,有綜合電商、垂直電商;按交易市場分,有進口跨境電商、出口跨境電商;新電商有會員制電商、直播電商、精品電商、小程序電商、數字藏品等。
當前,數字零售領域主要玩家包括: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等綜合電商;抖音電商、快手電商、淘寶直播、美腕、交個朋友、東方甄選、謙尋等等直播電商;本來生活、多點、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美團買菜、盒馬鮮生等生鮮電商;什么值得買、返利網、夢餉集團等社交電商;微盟、有贊、壹網壹創、麗人麗妝、寶尊電商、若羽臣、青木股份等電商服務商;寶貝格子、美囤媽媽、辣媽幫、親寶寶、孩子王等母嬰電商。
2022年上半年,國內數字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63000億元,預計2022年全年網絡零售達139500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莫岱青表示,十年來,用戶對線上購物的習慣已經培養完成,吃、穿、住、行等各方面對線上購物形成依賴性,同時加上線上線下零售體系聯合的推動下,數字零售行業主動謀求“升級”,成為電商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字零售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穩健期,對于數字零售企業來說,需要回歸到產品和服務上,回歸到商業競爭的本質,聚焦核心。
在用戶規模方面,2012年至2022年,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從2.47億人逐年增長至8.48億人,十年增長6億人。其中2019年達到增長高峰,增速近30%。2022年上半年國內網絡零售用戶規模達8.8億人,同比增長7.3%。預計2022年用戶規模達9.08億人。
“用戶規模是市場看重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各電商平臺爭奪的重點。競爭態勢下,電商平臺更多會聚焦在高質量用戶的轉化上。另外,近年來直播電商成為數字零售行業的熱門領域,成為電商、品牌、商家等的“標配”,直播滲透率在快速提升。尤其今年雙11直播電商依然成為主角,多方都在其中角力競逐意欲分得一杯羹。”莫岱青稱。
據“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12年至2021年,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占比依次為: 6.30%、8.00%、11.60%、12.70%、14.90%、19.60%、22.50%、25.07%、30.40%、29.80%,2022年上半年社零占比達29.9%。
在數字零售各細分領域中,直播電商2018年增長率高達589.46%,2019年-2020年增長率分別為227.7%、136.61%,依舊保持三位數的增速,六來增長23418.7億元。社交電商從2014年的950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5323.5億元,近十年來交易規模增長了超25倍。
2012-2021年,我國母嬰電商交易規模不斷增長,從2012年的572億元增長到2021年11000億元,十年強勁增18倍;汽車電商十年間汽車電商共計增長3.6倍。其中,2015年增長率最高,達到50.59%;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16.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850.9億元,十年增長了109倍。
三、我國跨境電商十年增長超五倍 市場規模從2.1萬億增長到超14萬億
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2.1萬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14.2萬億元,十年間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5.7倍,增加了12.1萬億元,預計2022年規模將達15.7萬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跨境電商定義:狹義指進口跨境電商,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借助互聯網達成交易、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包括:9610、1210、1239等海關監管代碼模式。廣義網經社定義為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及零售中的應用,包括:進出口跨境電商、跨境電商(B2B、B2C、C2C)以及9710、9810等海關監管代碼和相關建站、SAAS、供應鏈、物流、海外倉、支付、金融等服務商。
當前,跨境電商產業鏈中的玩家包括:出口跨境電商類:阿里巴巴國際站、敦煌網、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全球速賣通、Wish、Shopee、Lazada、SHEIN、安克創新、patpat、澤寶、棒谷、有棵樹、跨境通、聯絡互動、通拓、賽維、蘭亭集勢、子不語等;進口跨境電商類: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洋碼頭、洋蔥集團、寶貝格子、亞馬遜海外購、海拍客、KK集團等;跨境電商服務商類:卓志、縱騰、遞四方、運去哪、PingPong、連連支付、派安盈、領星、店匠等。
2012-2021年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分別為:2.1萬億元、3.15萬億元、4.2萬億元、5.4萬億元、6.7萬億元、8.06萬億元、9萬億元、10.5萬億元、12.5萬億元、14.2萬億元。
張周平表示,跨境電商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之一系政策驅動。過去10年,國家在跨境電商領域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截止目前,國家已先后批復了6批共13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在跨境電商行業滲透率方面,2012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占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8.6%。而2021年跨境電商滲透率為36.32%,十年間我國跨境電商滲透率提升了27.72個百分點。
在出口跨境電商方面,2012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1.86萬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11萬億元,十年間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4.9倍,增加了91400億元。進口跨境電商方面,2012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2400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32000億元,十年間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12.3倍,增加了29600億元。
在進口跨境電商用戶規模方面,2012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用戶規模1000萬人,而2021年用戶規模達1.55億人,近十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用戶規模增長了14.5倍,增加了1.45億人,預計2022年用戶規模將達1.68億人。
四、生活服務電商七年增長十倍 市場規模從3410億增長到超3.7萬億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生活服務電商市場規模3410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37980億元,七年間我國生活服務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10.13倍。預計2022年規模將達42670億元。
生活服務電商領域主要玩家包括:美團點評、餓了么、攜程、同程旅行、去哪兒、馬蜂窩、飛豬、驢媽媽、滴滴出行、曹操出行、哈啰出行、T3出行、享道出行、貝殼找房、58同城等。
報告顯示,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我國在線旅游市場增長了4.11倍。2012-2021年在線旅游市場規模分別為:1689.5億元、2201億元、3140.3億元、4127億元、5579億元、7426億元、8750億元、10059億元、6386億元、8635億元。
在線旅游滲透率方面,據“電數寶”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12-2021年在線旅游行業滲透率依次為6.5%、7.5%、10.36%、12.1%、14.7%、16.3%、17.06%、17.6%、28.7%、29.6%。用戶規模方面,2014年至2021年在線旅游用戶規模分別為2.29億人、2.75億人、3.26億人、3.76億人、3.92億人、4.13億人、4.32億人、4.49億人。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傳統生活服務電商是基于互聯網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提供的服務,分為到店服務(包括到店餐飲、酒店、影院等)與到家服務(外賣、家政等)兩大類。過去近十年,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普及既政策帶動下,生活服務的在線化使得服務效率大大提升,市場規模從2015年不足4000億的規模提升至2021年的近40000萬規模,總體增長近10倍。生活服務電商也成為繼零售電商、產業電商之后的又一個萬億級市場。近年來,數字化浪潮下,生活服務行業也經歷著數字化的變革,生活服務的各個行業也從量的提升轉變為質的發掘,這也將進一步改善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
在線外賣方面,從2012年的335.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00億元,十年時間增長了13.4倍。2012-2021年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分別為:335.5億元、502.6億元、860.8億元、1248億元、1524億元、2096億元、2480億元、2912.5億元、3660億元、4500億元。
五、我國產業電商這十年 市場規模從6.25萬億增長到超25萬億
報告顯示,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我國產業電商市場規模從6.25萬億增長到超25萬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產業電商定義:狹義指通過第三方及自營B2B平臺在企業間進行的交易。廣義網經社定義為指企業間在線化的方式進行信息撮合和交易的商業模式,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提供大宗商品貿易服務的大宗電商,提供企業非生產性物料(MRO)及生產性資料(BOM)服務的工業品電商,提供消費品在線批發的批發電商,提供辦公用品、商務服務等的企業采購電商,以及相關服務商等業態。
當前,產業電商產業鏈中的玩家包括:綜合類:阿里巴巴、國聯股份、網盛生意寶、慧聰集團、焦點科技、網庫集團、義烏購;垂直類:京東工業品、震坤行、西域、銳錮商城、捷配、科通芯城、云漢芯城、獵芯網、拍明芯城、上海鋼聯、歐冶云商、找鋼網、百布、一手、網筑集團等;服務商類:甄云科技、端點、文瀝、商越、勵銷云、萊德云鏈、支出寶、企企通等。
2012-2021年產業電商市場規模分別為:6.25萬億元、8.2萬億元、10萬億元、13.9萬億元、16.7萬億元、20.49萬億元、22.49萬億元、23.13萬億元、23.25萬億元、25.19萬億。
大宗電商方面,2012年中國大宗電商市場規模5萬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18.93萬億元,十年間我國大宗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2.78倍,增加了13.93萬億。工業品電商方面,2013年我國工業品電商市場規模1900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8600億元,近十年我國工業品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3.5倍,增加了6700億元。
企業采購電商方面,2013年我國企業采購電商市場規模95億元,而2021年市場規模達14850億元,近十年我國企業采購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155倍,增加了14758億元,預計2022年規模將達17900億元。